-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58 点击次数:96
杨闇公,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、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、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军事工作领导者。杨闇公牺牲后留下了3本日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,共约有500则日记,文字内容均为钢笔蓝黑墨水横向自左至右书写,记述了杨闇公1924年1月1日至1926年1月21日期间的经历和感受。这些日记是杨闇公优秀品格的生动写照,也为发扬与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提供了珍贵档案参考。
杨闇公自小受到良好教育,养成自立自强的品格。即便家境优渥,他在留学期间所需费用,除了学费由家里和族中助学金提供外,其余全靠打工获得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何人斯,岂能因区区遗产变我初志……人若恃先人的遗产为生,只可名曰吃饭虫,失了人生的真义。”这是杨闇公不依赖祖荫、靠双手创造价值家风的生动体现。他还写道:“奋斗得来的快乐,才是真快乐。”字里行间展现对不懈奋斗方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深刻认知。
杨闇公始终践行杨家“清白传家”的家规,在生活中不追求物质享受,为革命事业慷慨解囊,而自己却长期生活在困难之中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15岁到现在,敢说一年360天,有300天都在穷困中间,而我仍是乐其自然,进行我应该做的事情。”杨闇公坚守生活纪律,过清白朴素的生活,是共产党员清廉的典范。
杨闇公日记手稿(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)
“因凡事从公众着想,所得者大,即使不利,不失为君子,若从个人立身设想,就太狭小了。”在杨闇公看来,只有为公众考虑,这种人生才有意义,这种为民情怀与其家风中蕴含的家国大义一脉相承。杨闇公把革命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,他把“人生如马掌铁,磨灭方休”写进日记作为座右铭,哪怕疾病缠身,依然在日记中写下“病仍未减,但责任迫使我不暇顾及,只好拼命去做。”“革命工作有什么休息可说啊!”展现出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,将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担当推向了新的高度。
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、改革过程中孕育与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。杨闇公日记中折射出自立自强、清白传家、心系苍生、奋斗不息的家风,是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。家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,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将“小家”与“大家”紧密相连,将个人追求融入党的事业,就能汇聚起风清气正的磅礴力量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。
发布于:北京市